環保板塊行情上漲 頂層補位+碳中和風口落下重錘
導讀:政策紅利又一次光臨了環保產業,明朗的前景最不缺乏的就是暗流涌動,環保行業的市場格局紛繁如棋。
沙塵暴黃色預警,來得有些猝不及防,讓近日不少關注的目光投向了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
生態環境部第一時間下發預警提示,部長更是不打招呼直奔現場,突擊檢查企業重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落實情況。2021年3月15日,生態環境部通報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監督幫扶發現的一批典型環境問題;3月16日直接發文點名空氣重污染應急響應不力的企業和地方。
截至3月14日,100個監督幫扶工作組共現場檢查企業4030家,發現存在問題企業770家,各類大氣環境問題1055個。
天公不作美,人力更要補位,這場非計劃內的“臨時督察”再次給各行各業敲響了環保警鐘,也無形中又助攻了一把生態環境保護市場。最為直白的表現就在于,前后兩天的環保板塊上漲行情明顯。
環保行業的“頂層”補位
而近幾天,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兩大政策利好釋放的積極信號,將這波市場正面情緒推向了一個小高潮。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年內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同時,就為市場主體減負,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推進重大基建工程,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等方面作出了規定。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進一步確立了【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基調,設定了具體的“十四五”綠色生態目標,提出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降低碳排放強度等任務,也點名了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強調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統籌規劃,科學踐行。
至此,政策紅利又一次光臨了環保產業,因為兩會再掀波瀾的“碳中和”概念熱度?還未冷卻就連翻起了第二次浪花。就連證券界都表示,2021年以來碳中和板塊不斷走高,估值修復趨勢確立,碳交易市場、REITs等后續影響仍值得期待。
環保行業的碳中和風口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和十四五規劃都提到了碳中和,3月15日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也提到“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風口毫無疑問已經來臨。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無論是節能減排、能源結構轉型,還是清潔生產方式升級、固廢&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以及綠色低碳生活的踐行、生態碳匯能力的提升,都密切相連。
【談碳中和萬億級市場的“利” 是打動社會資本的底層邏輯】,“碳中和”概念經濟會爆多久,恐怕需要在“1.5°C目標導向轉型路徑”構想實現的基礎上再行探討,138萬億新增投資預測至少給出了不算短的一段上升期。
另外,碳交易和碳金融市場的大門越敞越開,“生態價值”理念也會愈發得資本心。
環保行業的黑白棋盤
明朗的前景最不缺乏的就是暗流涌動,環保行業的市場格局紛繁如棋。
2018年至今,業界對“國資大舉進駐環保上市企業”的現象依舊在觀望。環保在線也曾盤點了2020年的38起股權交易,包括引起過熱議的“三峽系”直切創業環保、中持水務、興蓉環境、上海環境等一批環保名企,中國城鄉認購碧水源,城發環境換股并購市值約80億的啟迪環境并擬更名“黃河環境”,中節能相繼入主國禎環保和鐵漢生態兩大環保巨頭,威立雅更是在并購蘇伊士部分股權后計劃全面控股后者,以及葛洲壩被中國能源建設換股吸收,終止上市等。
與此同時,2020年環保行業新增上市企業13家(代碼N77),另有浙富控股、東方園林、東珠生態、華光環能等從各自所屬行業跳轉到N77,新鮮血液對市場的沖擊也不容小覷。
2021年以來,也陸續有順控發展、太和水、同興環保、德固特、冠中生態、華騏環保、建工修復、中邦環境等順利入市,并仍有海納股份、天地環保、元琛科技等環保企業坐等發行。
黑白的光影交錯間,下一場次的較量已經拉開帷幕。
文章鏈接:環保在線 https://www.hbzhan.com/news/detail/140715.html